近日,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新和村委会好俗村建起了独具特色的路牌、特色村牌。让原本“无名”的村道,一跃成为打卡圣地。
海口好俗村村牌。记者 王威 摄
海口好俗村村貌。记者 王威 摄
10月18日,记者走进好俗村,村口的 “三槐路” 指示牌格外引人注目。三槐书院始建于清末宣统三年,迄今已有 110 余年历史。这座原为王氏宗祠的建筑,堂号为 “三槐堂”,如今已被列为海口市市级重点文物?;さノ?。为了?;け就恋孛幕?,便取三槐书院的 “三槐” 二字,将这条村路命名为三槐路。
??诤盟状迦笔樵骸<钦?王威 摄
“三槐书院是好俗村最大、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建筑,曾用作学校,给村里适龄的孩子就读初小?!毙潞痛逦岣敝魅瓮蹩抵墙樯?,虽然三槐书院后续淡出历史舞台,但它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仍刻在村民们的心中。
??诤盟状迦笔樵耗诰啊<钦?王威 摄
走进三槐书院内部,内部厅堂相连,内侧没有山墙,而是由左右两侧共4根柱子承重?!疤Я菏健蹦竟辜芨叽?、粗犷,本应为北方建筑特色,屋顶脊梁离地约10米,厅与堂的屋面有41垄瓦,这般规制,在古代的海南乡间完全称得上高大建筑。大堂摆放有许多书桌椅,墙上张贴了许多漂亮的字画,靠墙摆着许多书架,上面放置了不少有年代气息的书籍,这古典建筑竟有现代的痕迹。
??诤盟状迦笔樵耗诰?。记者 王威 摄
“别看三槐书院已经不再是村里的学校,但仍在发挥等同于古时候的作用呢?!蓖蹩抵堑囊痪浠敖饪思钦卟喂凼钡囊陕?,三槐书院并没有废弃,墙上的字画是现在的一些书法大家留下的,而且每周都有许多学校、机构组织小学生来书院读书、写毛笔字。
顺着村道往下走,记者还看到一处以村名著名的村道——好俗路。村名“好俗”取自村子公庙门前楹联“好归仁让,俗尚敦庞”两句话的首两字,源于《易经》中的“元亨利贞”四种美德,体现了世代村民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诤盟状宕迨饭?。记者 王威 摄
仔细打量好俗路的路牌,它以展开的书本为型,上面还画有古代官帽、毛笔、书卷等元素,市民游客一看路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子??杉盟状迨贾毡懈链?、重学兴教的传统,文风延绵不绝,代代相传。(记者 李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