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包过夜一条龙一般多少钱,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200一晚同城约茶,100块钱的快餐小姐

三亚崖州区梅西村:传承红色文化 扮靓村容村貌
发表时间:2023-06-15 来源:三亚日报

原标题:崖州区梅西村:传承红色文化 扮靓村容村貌

梅西村全景。 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提示

当前,海南各市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以农村移风易俗为抓手改进乡村治理,涌现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三亚市崖州区梅西村便是其中之一。

村道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绿树掩映、花团锦簇,一面面白墙与村道两旁的绿树映衬,红色文化墙让人印象深刻……近年来,梅西村以传承红色文化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兴乡村五大新风,为乡村振兴铸魂,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建引领 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乡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压舱石”。近年来,梅西村积极主动把乡风文明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围绕打牢村民乡风文明建设思想基础采取了有效措施。

孙器腾是梅西村的一名退休老人,但村里大事小情,他都十分关心,尤其对党的政策十分关注。这两年他发现,村里传达党的政策形式发生了改变,更接地气、更接近群众了。

原来,梅西村为了更好地传达党的好政策,搭好教育平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移动大讲堂”设在村民“家门口”,利用新时代琼崖传习所、农家书屋、农家小院、“大榕树下议事亭”等场所,邀请专家学者、“博士村长”、法律顾问等,用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群众心坎上。

“最好的故事就在身边,最好的传承就在眼前。”对于生活在这片红色革命土地上的人民,梅西村对传承红色基因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梅西村党总支部充分整合本村的红色资源,组织本村老党员、烈士家属、退休干部等为党员、村民讲村史、讲红色故事,并结合“七一”建党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党员、党员发展对象以及村民代表前往梅山革命史馆瞻仰,用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激励党员群众。

“我们还积极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为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泵肺鞔宓匙苤Р扛笔榧钦挪ㄋ担ü勾唇ㄏ冉匙橹疃?、组织党课教育并进行授课等方式,全面发动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谋划“阳光路”,梳理发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破除痼疾 提升村庄风貌

乡村要文明,痼疾必须要剔除。梅西村提出“村和万事兴”的口号,村“两委”当“村和”的主心骨,不搞“一言堂”“家长制”,全体党员做“村和”的排头兵,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积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丧事办理、助残助学助工等贴心服务,共建“和美村庄”。

“以前婚丧嫁娶要大操大办,十分铺张浪费……”对于以前的陋习,村民总觉得太“头疼”。这几年,梅西村动“真格”整治“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问题,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跋彩滦掳臁薄吧ナ录虬臁庇檬?至3天。升学宴、送兵宴不办,仅由村委会送上助学金、纪念品表示祝贺和祝福,引导村民革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孙爷爷的家像是花园,各种各样的盆景,十分养眼……”在梅西村,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攀比不是谁更富有,而是谁的庭院更美。

孙器腾的庭院,成为村民羡慕的一角,也成为游客的打卡地之一。这得益于梅西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梅西人评比表彰,让其他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通过开展绿色庭院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全村推广,目前全村95%的农户已推广了花植盆栽种植,并通过“乡村花植艺术+传统文化+潮玩雅集+美食市集”模式,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进梅西村,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如今,梅西村通过打造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把“精神食粮”送到村民家门口,有力推进文明村风孕育。

乡风文明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村民积极参与村道美化、全村卫生扫除等工作;“娘子军”文明督查劝导小分队敢于较真碰硬,让乱扔烟头、乱吐槟榔水等顽疾得到有效整治;垃圾分类逐步成为村民自觉行为……

一系列“硬措施”,打造良好“软环境”,2021年梅西村获评“三亚市最美人居环境整治村”,全村生态环境建设呈现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逐步打造“点精品、线出彩、面好看”的美丽乡村升级版;2022年,梅西村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公示的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名单,成为海南唯一入选村庄。

“目前,通过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提升品质,提高产量,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引导村里旅租产业升级软硬件,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牢旅游饭碗?!闭挪ㄋ?。

2022年,梅西村率先在崖州区完成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经济联合社,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全村人均收入3万余元;对村内“碎片化”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调研,合理盘活和整合,形成连片开发,集约利用,打造了156亩火龙果和790亩哈密瓜种植基地,引进4家南繁育种公司进驻村里发展育种产业,旅租业发展到31户,盈利380余万元。(记者 张慧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