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琼海开展“四治”工作,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小村焕新颜 景美农人笑
1月7日,在琼海石壁镇大田陂村,绿树葱茏,碧水环绕,鹭鸟或翩翩起舞或在田地里休憩。
鹭鸟。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袁琛 摄
近日,穿行在琼海市博鳌镇莫村,一条条道路平坦干净,一处处行道树花坛引人注目,一座座民居敞亮整洁?!跋衷诨肪澈锰嗔?,没有了鸡棚猪舍的臭味,苍蝇蚊虫也少了,村民们傍晚都会出来散步?!蹦宓持Р渴榧恰⒋逦嶂魅沃涌刹勇承σ獾赜牒D先毡钦叻窒?。
过去一年,像莫村一样旧貌焕新颜的村庄还有很多,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琼海徐徐展开。
记者了解到,去年来,琼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开展了以治水、治土、治养、治烧为抓手的“四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村庄绿化,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推门见景 增强群众幸福感
水口仔村是石壁镇一个苗族村落,依山而建。翻看水口仔村多年前的照片,映入眼帘的是坑坑洼洼的路面,泥水与垃圾混在一起,农居旁杂草丛生,鸡舍猪舍杂乱分布,臭气熏天。
“农村环境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鼻砗J信┮蹬┐寰指本殖ず魏V医樯?,自2022年初开展“四治”工作以来,琼海选取了45个试点村开展“四治”工作,目前该项工作“由点及面”,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
作为试点村之一的水口仔村,如今一幢幢农家小楼整洁美丽,房前屋后都是花草和绿树。当下正是杨桃成熟的季节,村里传来阵阵果香。走在村内,新建的挡土墙上设计了苗族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景观。
水口仔村的旧貌如何焕新颜?石壁镇副镇长李若然告诉记者,该村开展“四治”工作后,第一步便是引导村民将家禽养殖区和生活区分开,把鸡棚、猪圈等集中迁移至村庄边缘处圈养,同时拆除村内残垣断壁、不能修缮的老旧房屋,给裸露的土地铺上草皮。
“我们利用农房周边的边角地、废弃地,结合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增加绿植游园、景墙雕塑等,让群众推门见景?!崩钊羧凰?。
值得一提的是,石壁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资源美化环境。记者了解到,废弃的老旧房屋被拆除后,青瓦并没有被当作垃圾丢掉,而是被村民重新利用起来填补路面、搭建土墙,废弃的砖瓦得以重获新生。
“‘四治’工作采取‘财政投入+农户参与’的形式开展。村子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大家尝到了甜头,改造环境的劲头很足!”李若然感慨道。
水清岸绿 水美乡村更宜居
万泉河畔,草木葳蕤,石壁镇大田坡村风光如画。蓝红色相间的球场,整齐的绿篱,经过改造的“小广场”成了居民休闲好去处?!跋衷诨肪澈锰嗔?,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美丽的万泉河风景?!闭诠愠∈噬闲蓓拇迕翊蘅嫘ψ潘?。
然而,在“四治”工作开展前,大田坡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肮ノ鬯迸拧⒗胰?,村民都不愿意靠近?!贝筇锲麓逅舭短锎遄ご宓谝皇榧?、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黄云登回忆。
为了恢复沿河风景,岸田村每月定期开展了沿岸垃圾清理活动。在村里党员和志愿者的带动下,老老少少都从自家带上清扫工具,积极清理沿河垃圾,村民与志愿者还制作了4根长竿,用于打捞河里远处的垃圾。
大家的努力初显成效,透过河水能看到水草了,鱼群变多了,消失好些年的白鹭飞回来了?;圃频抢趾呛撬担骸八灏堵?,村里人都愿意来河边遛弯、跳广场舞?!?/p>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阳江镇九小村。这个常住人口不足100人的自然村,过去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九小村所属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贻义告诉记者,在“四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九小村重新开挖地下水管,实施污水与雨水分离工程,将雨水合理引至低洼地带,清理排水沟,做好排水整治。如今,一场大雨过后,泥泞的道路不再出现,有的,只是更加清新的空气,以及更加翠绿的草地。
与此同时,琼?;箍菇崭押屠短旆偕兆ㄏ钫?,制定了《琼海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50元/亩的标准对秸秆粉碎还田和离田产业化综合利用进行补贴,鼓励农户开展秸秆回收利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跋绱逡⒄?,环境是底色?!鼻砗J形榧翘镏厩勘硎荆砗=中古┐濉八闹巍惫ぷ?,以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用环境脏乱差的“减法”换取群众宜居生活指数的“加法”,打造干净整洁、错落有致、道路畅通的农村新环境。
(本报记者 陈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