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包过夜一条龙一般多少钱,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200一晚同城约茶,100块钱的快餐小姐

光明日报:毛纳村讲了一个生态好故事
发表时间:2025-03-18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去毛纳村采访,刚想提问,却被村支书王有寿拦住了:“大老远来,先喝一杯茶?!?/span>

接过茶刚要喝,又让王有寿止住了:“看看这汤色,闻闻这味道?!彼锰窖哪抗舛⒆盼颐?。不等我们回话,他不无得意地来了这么一句:“我们村的茶不一般呐!”

毛纳村,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这是个“长”在大山深处的村子,遮天蔽日的雨林把村子严严实实裹了起来,出一趟山,要花大半天呢。

毛纳村。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吃饭要靠田。可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全村600多口人,人均只有几分田。

“养不活人呐!那些年,为了吃饱肚子,啥法子都使喽——树砍了、草挖了,就是想多种上几亩稻子??伤?,山坡上种田,水稻没长好,泥石流来了……”说起往昔,王有寿收敛了笑容。

刨啊刨,挖啊挖,日复一日,乡亲们依然是肚子咕咕叫,前胸贴后背。

直到十多年前的一天,村民王柏和到城里走亲戚,发现山上那些大叶茶叶子,城里人往铝箔袋里一塞,一小包就能卖几十块钱。

五指山雨林大叶茶。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余育桑 摄

他亲戚家里也不去了,欢天喜地地往村里奔。很快村民们都知道了,大叶茶能卖钱呢。

乡亲们争先恐后冲进雨林。没多久,野茶被采光了。紧接着,有人把成片成片的林子砍倒种大叶茶。

起初,村民们倒是过了一段安生日子。可不久,茶叶卖不动了。一看是毛纳村的茶,茶商就连连摇头:“这不是以前的茶了,味道变了!”

这是咋了?村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看着山外的那些村子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快,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心里急呀。其实啊,王有寿和班子成员更急。

就在这时,政府派来了“明白人”——生态科技特派员李大飞和他的团队。

李大飞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的林业工程师。他给村民们传授了“林茶共生”理念:热带雨林独有的环境让土壤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这些是茶叶里氨基酸、茶多酚的主要来源。以前野茶卖得俏,就是因为独有的环境?;倭擞炅?,哪还有大叶茶?!

毛纳村的林下茶园。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余育桑 摄

他给出了“治疗”的方子:在茶园周围保留和种植树木,利用树木的自然生态功能来辅助茶树生长。具体办法是对毛纳村雨林进行生态重构——山顶保留原始林作“绿色水塔”;山腰种茶,每五丛茶树间种母生树,以木护茶;山脚退耕还林,种野芭蕉固土。

“咱农民最通情达理。道理一明白,政府让咋干就咋干?!蓖跤惺偎?。

问起“林茶共生”的效果,王有寿带记者来到村民王琼香的生态茶园。

蓝天白云下,一排一排的茶树依着山势向远处蔓延,阳光下,嫩绿的叶片闪着莹光,叶脉间充足的汁液似乎随时要溢将出来。一个面色黧黑身穿民族服装的50多岁妇女正在修剪茶树。

毛纳村的茶园。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不等我们走近,她高高扬起了手:“书记,正要给你报喜呢?!钡弥钦呃础疤矫亍?,王琼香兴致更高了,“大飞教的法子就是好,树荫能遮阳避雨、落叶能用作有机肥……”

她指着三垄对照试验田向我们介绍:东头保留原始密植茶园,中间是纯林下种植区,西头则混种了降香黄檀和咖啡树?!澳悴略趺醋拧魍返牟柩孔罘首?,咖啡花还引来授粉蜂,顺带防了茶小绿叶蝉!”

王琼香向记者摆起她的“种茶经”:“茶树和人一样,挤着长就憋闷,我试着把株距从1.2米扩到1.5米,发现根扎得深了,吸足肥料的叶子,氨基酸、儿茶素、甘甜度噌噌涨?!?/span>

“专家做过测试,和几年前比,如今的大叶茶,氨基酸涨了66%、儿茶素涨了108%、水浸出物涨了25%……”王有寿应和道。

“那村民们卖茶赚翻了吧?”记者问。

谁知王有寿一脸的不屑:“卖茶?那是初级产品!早就不是毛纳人的主打了。我们现在做精深加工,还开发与茶有关的系列产品。我带你去看一点新鲜的?!彼低?,不由分说拉起记者就走。

毛纳村的手工茶。图源于人民网

我们来到了村民王侦攀的茶叶合作社。

王侦攀提着一箩筐青叶子正在车间忙碌。道明来意,他手往前一指:“这几条智能生产线,可以按叶子的质量细分品类,还能把芽尖、芽叶剥离出来精加工。等它们制成成品,一斤能卖一万多元呢。”

他又把手指向另外一个方向:“瞧见了吗?那条传送带上,叶片经过数控发酵系统已变身为陈香红茶。大叶茶适合制成工夫红茶,这条生产线能成批地揉捻鲜叶,随时调控温度、湿度,这样茶能烘得更香甜?!?/span>

他顺手拿起一袋刚包装好的茶叶,指了指袋子侧面的标志:“这就是欧盟有机认证标志,我们大叶茶得到世界认可了!”王侦攀声音里压不住地兴奋,“我年前刚给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发了一批货?!保钦?崔兴毅 陈怡 王晓樱)

原文刊载:3月15日《光明日报》头版

标题:毛纳村讲了一个生态好故事

相关新闻
年味食足 非遗美食中的团圆密码 (2025-02-11?|?海南日报客户端)

临高角:渡海登陆点续写新时代红色精神 (2025-04-17?|?海南日报客户端)

把“海南”带回家 (2025-04-15?|?海南日报客户端)

用艺术点亮海南乡村 (2025-04-11?|?海南日报客户端)

薛美丽:从“门外汉”到“护鸟使者” (2025-04-07?|?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屯昌年俗千百味 (2025-02-04?|?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儋州红鱼:鸿运当头 年年有余 (2025-02-03?|?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丰味海南年年“糕” (2025-02-02?|?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海南人无鸡不成宴 (2025-01-27?|?海南日报)

文物里的黎风苗韵 (2025-03-31?|?海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