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文昌灰塑:刀堆手绘描出万紫千红
5月20日15时许,海南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雨后天晴,凉风习习。村口大树下,文昌灰塑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许达联手持两把灰刀,已在这里塑画多时。只见他左手端一把盛满灰料的宽灰刀,右手的窄灰刀从宽灰刀上轻轻剥下一小撮料,慢慢叠放在身前的木板上。
“这里堆得有点高了,得再压一压,这里又有点低了,再加点料。莲蓬的形状就得像个碗,饱满圆润才好看?!毙泶锪诖醋鞯幕宜茏髌肥窍娜樟ㄍ?,堆叠、按压,如此反复多次,再用窄灰刀在灰料四周塑形,一朵小小的莲蓬初现。许达联满意地笑了笑。
莲蓬堆完,宽灰刀上的料恰巧用完,许达联用布将刀面擦拭干净再包好,才把活停下来。
如此珍爱这两把灰刀,并不因其价格有多昂贵?!盎业毒褪腔宜芤帐跫业拇醋鞴ぞ?,你看我身后的这些灰塑作品,都是一刀一刀堆出来的?!毙泶锪怠?/span>
文昌灰塑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许达联在制作一幅大规格灰塑作品。(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顺着许达联所指看去,一幅幅造型多变的灰塑作品呈现眼前:在长宽高不等的画板上,每幅作品各有一个主题。既有以葡萄为主的多子多福图,也有以凤凰、牡丹等元素组成的百鸟朝凤。蛟龙在云海里翻腾,寓意着节节高升;花篮中百花齐放,代表着幸福常至……
“这些纹样有吉祥的寓意,寄托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贝迕窳衷舜凰担牟宜苁加谀纤?,源于闽南?;宜芩孀琶鋈饲ㄇ?,流传到文昌一带,经过历代多元文化的交融,以及画师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自成流派的建筑装饰文化。
许达联创作的《龙盘牡丹》。(受访者供图)
色彩上,灰塑不灰。根据主题,作品多以金色、红色、蓝色等为主色调,细节上层次分明,渐变递进的上色手法交替使用,绘出万紫千红,相得益彰。细微之处更是精致,乃至于藤蔓上的一滴水,都栩栩如生。
一幅灰塑从制作到完成,需要经过打底、做线脚、勾线、上色等环节?!疤潘淙徊欢?,但过程格外繁琐?!毙泶锪?,近些年,随着海南传统民居不断翻新重建,许多灰塑作品已随之湮灭。不过在传统民居保存较为完整、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称的十八行村,依旧能看到许多穿越时光保存至今的灰塑。
和眼前色彩斑斓的灰塑作品不同,村里那些紧贴房檐的灰塑壁画多已褪去颜色,不过纹样仍清晰可辨——这些灰塑壁画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祥禽瑞兽、花卉植物、吉祥图纹等,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除却已经褪色的灰塑壁画,近几年村民翻修房子时,也对不少灰塑壁画重新修塑。在村民林敬家里,灰塑壁画色彩饱满,更添乡村意趣。
??谄锫ゲ叫薪忠痪频昴诘幕宜茏髌贰#ū颈ㄗ柿贤计?/span>
灰塑的应用场景并不局限于乡村。在??谄锫ダ辖值囊患揖频昀铮?、百鸟朝凤、海岛果园等主题雕塑,尽显灰塑之美。“这些灰塑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打卡,很多不了解灰塑的人,从这里开始认识灰塑?!本频旮涸鹑朔辔杷?。
作为这些灰塑的创作人,许达联颇为感慨:“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让灰塑通过这些迎合现代市场、年轻群体的项目,走出乡野,走进城市,让更多人看到灰塑的美?!?/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