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包过夜一条龙一般多少钱,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200一晚同城约茶,100块钱的快餐小姐

县城门户 烽烟往事
发表时间:2024-04-12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文化周刊丨临高龙豪烽火台:县城门户 烽烟往事

临高县城以北约10公里处的海边有个龙豪村,龙豪村以西200米处、毗邻环岛旅游公路的海防林中,有一座海拔约12米、直径约20米的圆锥形沙土墩——“龙豪烽火台遗址”,为2012年临高县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さノ?。如果不是旁边有文物?;さ墓九坪褪曛?,游客或路人可能会将它看作一座普通的沙丘或土堆。

位于临高县城以北海防林中的龙豪烽火台遗址。 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摄

龙豪村归昌拱行政村管辖,龙豪历史上曾写作“朗毫”。昌拱村海边有昌拱港,古时候叫“博铺港”。细究这里的村庄、港口和烽火台的过往,发现这里不仅是临高县城面朝北部湾的滨海门户,在历史上甚至对全岛海防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王朝在海南岛设置海南卫,后所在临高沿海一带,当时就修筑了城堡、烟墩、炮台、营垒等军事设施,以防御外敌、??芮秩拧:胫?、嘉靖和万历年间又不断添设,墩台最多时达到19座。《临高县军事志》的这些记载,从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临高沿海并不安宁,而《琼州府志》《临高县志》则记述了有明一代,倭寇和海盗多次从临高沿海登陆,抢劫村庄,甚至攻打、掳掠县城的史实。

及至清代,由于前朝设置的墩台老化、荒废,海盗的侵扰更加猖獗。最让官方羞辱的一次是,顺治十一年(1654年),海盗攻破临高县城,掳去知县刘承模,又扬帆到各港口,肆无忌惮地洗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临高知县樊庶发起重建三家墩、郎铺台、朱碌墩、洋甘台、博铺墩、乌石墩、博纵墩、头洋台、黄龙墩、博述台。墩台的城守人员,都分别安排数名兵勇守望。

樊庶不愧是一代循吏,他不但查缺补漏,未雨绸缪,英勇之气还不输武将。就在他重修临高沿海墩台的第二年,便有海贼乘船窥伺崖州、儋州海岸,甚至逼近临高的港口。樊庶闻讯,亲自穿上铠甲,带领所部团练营兵、皂快、家丁200余人,奔赴各港口防御,硬是把贼寇吓退了。

樊庶在其纂修的康熙《临高县志》中,对当地海防的认识和论述,对后世颇有启示。

“临(高)之有?;迹甲酝庹咭?,犹人身之有风寒客邪,虚则乘之。港口者,腠理也,人能和脏腑节饮食则腠理密,犹海之能慎封守、谨斥堠而港口固也。防范之机固宜,虽然,亦未始不能为力。若前杨二等之犯,是全琼俱溃,则临一邑自不能守,倘犄角制之,斯得矣。”

樊庶重建的10座墩台以博铺墩为主烽,相互呼应,只要一方有海警,在墩台上燃起烟火,其它墩台见到后就相继点火报讯,顷刻间百余里海岸烟火缭绕,使民众在海盗劫掠之前有所准备。这种以土堆作为瞭望台,以烟火作为警报的古老通讯设施,在近现代通讯设备出现之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延续了几百年之久。

临高沿海的这些烽火台因年久失修,大多已经湮没,甚至被人们遗忘,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是龙豪和博铺两座烽台,博铺烽堠位于龙豪烽堠以东约3公里的昌拱村附近,与之比邻的博铺港(昌拱港),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边不远处便是临高角。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军军长韩先楚,正是率部在这一带海岸登陆,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纵深挺进,与四十三军的兄弟部队遥相呼应,投入到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记者 陈耿 符嘉善

相关新闻
年味食足 非遗美食中的团圆密码 (2025-02-11?|?海南日报客户端)

临高角:渡海登陆点续写新时代红色精神 (2025-04-17?|?海南日报客户端)

把“海南”带回家 (2025-04-15?|?海南日报客户端)

用艺术点亮海南乡村 (2025-04-11?|?海南日报客户端)

薛美丽:从“门外汉”到“护鸟使者” (2025-04-07?|?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屯昌年俗千百味 (2025-02-04?|?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儋州红鱼:鸿运当头 年年有余 (2025-02-03?|?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丰味海南年年“糕” (2025-02-02?|?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海南人无鸡不成宴 (2025-01-27?|?海南日报)

文物里的黎风苗韵 (2025-03-31?|?海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