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包过夜一条龙一般多少钱,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200一晚同城约茶,100块钱的快餐小姐

琼州年俗讲究多
发表时间:2024-02-19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琼州年俗讲究多

-

《海南日报》(2024年2月19日B06版)

海南春节习俗与中原大陆一脉相承,但俗语有云“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千百年来,海南的年俗也演变出特别之处,正如旧志《琼崖志略》所言:“琼州远处天南,孤悬海外,风俗习性似有一种独特之精神?!?/span>

1708320204139021183.jpg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资料图

初一至初四 城内店铺有客敲门才开

以鞭炮开年,在鞭炮声中迎接大年初一,这是海南地区一个沿袭至今的古老习俗。清光绪《崖州志》如此记载:“元旦,以爆竹开年,内外称贺,酌酒相庆?!?br>

清咸丰《文昌县志》又有这样的记载:“元旦,夙兴焚香拜喜神。具清席祀祖先,曰‘供年饭’。人皆清食。拜父母、尊长,曰‘拜年’?!薄霸奔次俺跏贾铡?,在古代多指正月初一。在初一这一天,海南人往往要早起,准备丰盛祭品,烧香拜喜神,祭拜祖先,都是这一天的讲究。

与燃放鞭炮一样,通宵点灯也是海南人过春节的一个古老习俗,而燃放鞭炮、点灯也有讲究。民国《感恩县志》有云:“元旦以爆竹开年,拜年贺禧(喜)谓之迎春。自除夜至初二张灯通夜,若有灯灭、爆不响等事,咸以为不祥?!痹诠糯D?,自除夕起的多日内,都要点灯,燃放鞭炮,古时没有电灯,照明多用油灯,在春节期间,每晚点灯之前,人们都要在灯盏里加上燃油,防备晚上油尽灯灭。此外,燃放鞭炮出现不响的情况则视为不吉利,大家都要想方设法避免。

古时海南城中店铺,过年时也有讲究。明正德《琼台志》有记载:“(初一至初四)城间各闭门,客扣(叩)方开。”也就是说,在初一到初四这几天,城里的各式店铺都闭门谢客,除非有客人敲门才打开店门。

过年难免要拜年。民国《感恩县志》记载:“初二互往拜贺,谓之拜年?!惫攀痹诤D虾芏嗟胤?,初一当天一般不拜年,家人要聚在一起,到初二方开始走访亲友家中拜年,这也是一种讲究。

初三“钉赤口”希冀消弭口舌之灾

海南的古志,屡见初三“钉赤口”的记载。

原来,初三俗称“赤口日”“禁口”,在海南某些地方也叫“封年”,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年俗。明正德《琼台志》云:“(初)三日早,则书帖钉赤口于门?!鼻寮吻臁痘嵬刂尽芬灿屑窃兀骸爸脸跞?,钉赤口,取除夕所余饭肉并元旦余饭,合于釜中炒之,合家传食,谓之‘炒赤口’,亦曰‘炒蚁’?!?br>

清光绪《定安县志》的记载更加详细:“三日,祭赤口,题于门前曰:赤口原来天上星,凡人不识把汝钉。今日送君归天上,一年四季永安宁。吃芥包饭。生芥菜包饭,杂以鱼、肉,辛酸诸味襄之,谓之‘芥包饭’。取其银包金,亦以弭口舌之灾也?!?br>

用纸条写上驱赶“赤口”煞气的文字贴在门前,是谓“钉赤口”,古人认为如此可以禁口舌之是非。

古时海南不少地区在大年初三都讲究“钉赤口”,如今有些地区仍传承此俗,不过各地的做法、讲究又略有一样,比如会同县(今属琼海)除了钉赤口,还会将除夕的剩菜剩饭炒之食之,谓之“炒赤口”;在定安地区,在钉赤口的同时还吃芥包饭(现在普遍用生菜叶来包饭),谓芥包饭有“银包金”之意,食之“以弭口舌之灾也”,与会同的“炒赤口”一脉相承。

初六之后 城乡处处荡秋千

大年初六搭秋千、荡秋千,也是海南地区的一种古老习俗。

1708320232295099052.jpg

古代海南,正月初六之后,城乡处处可见荡秋千的场景。 跳叫板 绘

清光绪《澄迈县志》有云:“(初)六日后,乡城作秋千?!薄肚硖ㄖ尽酚懈晗傅募窃兀骸埃ǔ酰┝蘸螅鞣换蛴玫朗可桴?,嬛嫚调神。村落则加抬神像,沿门贴符以禳,名曰遣瘟。间有酬愿立天灯,缚竹木高二三丈,燃灯于笼,悬挂彻夜,月尽方倒。城乡俱作秋千。用四木,两分相叉为架,高而垂下者为女秋;二木如柱,两孔横架,短而翻转者为男秋?!?br>

古时荡秋千颇受人们喜爱,乃至成为一种节日习俗并流传开来。有意思的是,古时海南人搭秋千也有讲究,男女有别,分为“女秋”和“男秋”,秋千的结构、玩法各有不同,有些地方有竞赛秋千的游戏。搭建秋千的时辰也有讲究,要在晚上搭建,明万历《儋州志》如此记载:“夜作秋千为戏?!?br>

除了荡秋千,古代海南人在初六日还有许多讲究,比如迎神、装剧、猜谜等。清康熙《文昌县志》有记载:“(初)六日后,坊乡行傩礼,迎神逐疫,设灯装剧,作秋千以竞胜。士人嬉游,作诗射谜。儿童谑戏,烧爆放花为欢?!?br>

正月十五“元宵”不放馅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也称“上元节”,在海南俗称“小年”,过了“小年”春节才真正结束。在元宵节,古时海南也有颇多的节日讲究。

民国《文昌县志》记载:“十五夜,家各张灯,用糯米制丸为元宵,并设肴馔以祀祖先,谓之‘小年’。聚饮,曰‘灯会酒’?!?br>

元宵节用糯米制丸作“元宵”的习俗,万历《儋州志》也有记载:“十五元宵,以糯粉搓丸,煮浸糖水奉先?!?这一种“元宵”,颇具海南特色,与大家所熟知的“元宵”或者“汤圆”略有不同。海南部分地区制作“元宵”,只用糯米搓成丸,其中不放馅,再用红糖水煮浸,制成即可祭祀祖先、馈赠亲友或供家人食用。

民国《文昌县志》另有记载:“(正月十五)妇女夜间相邀撷园中蔬菜,曰‘采青’,以兆生子?!惫攀蔽牟厍摹安汕唷毕八?,类似于琼山地区的“偷青”,清咸丰《琼山县志》如此记载:“元宵满城妇女尽到总镇衙前,折取榕叶,谓之偷青?!?br>

元宵节 “偷青”以讨吉利、祈求生子的习俗,流传已久。古时琼州府府城妇女无菜可“偷”,便到总镇衙前摘取榕树的叶子,而村里的男女老少,则结伴而行到村外的人家瓜菜地里“偷青”,“偷”摘他人栽种的蔬菜。人们“偷”得少许蔬菜之后,回家煮而食之,祈愿新的一年好运常在、吉利顺心。当然,元宵节“偷青”并非真正的偷窃,大家只是分散摘取几棵蔬菜,菜园主人也往往不以为意,甚至主动让“偷青”者前来偷菜,认为如此也可以讨到“吉利”。

旧时海南人过元宵节还有不少其他习俗和讲究。咸丰《琼山县志》云:“元宵……或燃香城门祝之,以祈有子。孩儿则摩总镇衙前两旁石狮,以祈平安?!鼻骞庑鳌堆轮葜尽酚性氐溃骸霸昂?,都里迎神张灯,扮演故事,谓之迎灯。自元日至此,昼打秋千,夜放天灯。或扮狮子、麒麟为戏?!鼻骞庑鳌冻温跸刂尽芬灿屑窃兀骸吧显ê饬⒏徒崤瘢焊魃ǖ朴谏?,结彩射谜,烧爆竹放火树,扮僧、道、狮、鹤等剧,达曙为欢?!?br>

明万历《琼州府志》有记载:“(琼州节俗)各州县稍与郡城异。”海南各地的年俗与府城地区的大同而小异,其中又有许多讲究,各地五花八门的年俗汇集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有趣又多彩的春节。(记者 杨树)

相关新闻
年味食足 非遗美食中的团圆密码 (2025-02-11?|?海南日报客户端)

临高角:渡海登陆点续写新时代红色精神 (2025-04-17?|?海南日报客户端)

把“海南”带回家 (2025-04-15?|?海南日报客户端)

用艺术点亮海南乡村 (2025-04-11?|?海南日报客户端)

薛美丽:从“门外汉”到“护鸟使者” (2025-04-07?|?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屯昌年俗千百味 (2025-02-04?|?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儋州红鱼:鸿运当头 年年有余 (2025-02-03?|?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丰味海南年年“糕” (2025-02-02?|?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岛年味丨海南人无鸡不成宴 (2025-01-27?|?海南日报)

文物里的黎风苗韵 (2025-03-31?|?海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