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左一)在参加省里的演出。
陈忠(左)在接受海南省歌舞团首任团长、著名歌唱家郭颂艺术指导。
寂静的午夜,在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的家中,陈忠的大女儿陈徵璇坐于桌前追忆父亲,眼泛泪光。她似乎又听见了父亲那熟悉的歌声——“久久不见久久见……”
11月22日0时5分,《久久不见久久见》海南方言版原唱者陈忠因病去世,享年64岁。一位优秀的黎族歌唱家如流星陨落,令人惋惜。
64载春秋里,陈忠绝大部分时间与音乐相伴,无论是乡野的简陋舞台,还是国际大都会的聚光灯下,都有他活跃的身影。作为少数民族歌唱家,陈忠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不遗余力推广、传唱海南方言歌曲和黎族民歌,只为让“海南好声音”飞得更远。
勤能补拙成大器
即便过去了40多年,谈起与陈忠的初识,时任广东民族歌舞团副团长陈翘仍记忆犹新。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场演出中,来自乐东县文工团的陈忠一开嗓,就给了陈翘惊喜?!八幸桓焙蒙ぷ樱枳迕窀韬芾骱?,是个可塑之才?!背虑趟?。
“你愿不愿意来广东民族歌舞团?”陈翘向陈忠抛出“橄榄枝”?!叭?,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说都不能错过。”陈忠答应下来。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当时的陈忠还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他渴望在广东民族歌舞团这样的平台学习提升。
“我们很重视对陈忠的培养,通过请老师、培训等方式,提高他的乐理知识水平。他也非??炭?,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课后一遍接着一遍练?!背虑趟怠?981年,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声乐教授开办全国性的少数民族歌手进修班,陈忠成为学员之一。当时,他气息掌控得不好,每天坚持晨跑增加肺活量,并苦练“提气”技巧,短短几个月后,便达到了男高音的音域要求。
1982年,陈忠进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系声乐大专班学习,为期两年。这个班的学生起点高,大部分是艺术学校的毕业生,只有陈忠是半路出家。他深知自己与同学存在差距,暗自下决心要努力追赶。他睡得比同学晚,经常练琴到深夜;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抱着录音机和歌本一遍一遍唱……
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陈忠熟练掌握了歌唱技巧,音域变得更加开阔,音色变得更加浑厚。陈翘记得,当时陈忠能自如地演唱《我的太阳》这一类的高难度美声歌曲,这让她不禁感慨:“这小子进步真大!”1984年,陈忠毕业后回到广东民族歌舞团工作。
1986年,全国民族声乐比赛举行,陈忠演唱黎族歌曲《斗牛调》获优秀奖。他是广东唯一的获奖者(当时海南隶属广东?。?,这也是黎族歌手第一次在全国民族声乐比赛中获奖。
此后,陈忠创作改编并演唱了《久久不见久久见》《高高山顶唱山歌》《苗岭山情》《我是山里人》《欢迎你到黎寨来》《海南的天,海南的?!返雀枨?。他还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知识竞赛电视晚会创作主题歌《民族之歌》,挖掘出大量的少数民族歌曲和海南方言歌曲。
陈忠在一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演出。
四海登台传乡音
想起父亲生前的点滴,陈徵璇陷入悲伤中。这个曾经身材魁梧、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的男人,患病后变得瘦骨如柴,连说话都很吃力??杉幢闶钦庋谰煞挪幌乱衾?,时常与同事、朋友谈起民歌,在家中播放黎族音乐。
“音乐是父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都能唱。”陈徵璇说,父亲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奉献给了海南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在她的成长记忆里,陈忠很少在家,他总是奔波于各个演出地点之间。
“爸爸呢,他去哪里了?”这是陈徵璇小时候常问母亲的一句话。她记得有一天,天还未亮,陈忠就拉着行李箱出门去演出。“爸爸,你不要出门?!背箩玷ё⌒欣钕洌拮挪蝗酶盖壮鋈?。陈忠连哄带骗,这才顺利出门。
“那一次演出,爸爸去了一个月。当时没有手机,在外打一次长途电话不容易,我和妈妈每天晚上守着电话机,等爸爸的电话。他和我们分享在外演出遇见的各种趣事,却从不说自己的辛苦?!背箩玷?。
1991年2月,陈忠调任海南省歌舞团歌队队长。他生前去过国内外很多地方演出,曾在1994年受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委派,代表中国艺术家赴老挝参加演唱会,先后出访韩国、泰国、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国家,在世界各地演唱海南方言歌曲和黎族民歌。
和陈忠在海南省歌舞团歌队共事过的游春光说:“陈忠很热爱演艺事业,每次演出都积极参加,不论规模大小,都认真对待?!彼匾涞?,1994年春节前夕,他们一起去为部队官兵演出。陈忠不仅要登台表演,还负责控制灯光、音响。一路上,他不断给大家加油鼓劲,同行人员都被他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
游春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陈忠不仅唱功好,台风也很不错。他将在乐东县文工团当舞蹈演员的经验,运用到演唱中,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表情都与歌曲融合得恰到好处。
唱作兼修才气佳
20世纪80年代末,由被称为“海南王洛宾”的谢文经和陈忠共同创作改编的《久久不见久久见》被广为传唱,成为海南民歌的经典之作。1993年,在第三届海南世界乡团联谊会的文艺晚会上,陈忠用海南方言演唱《久久不见久久见》,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当他表演完回到后台时,大会组委会工作人员找到他说:“你的演唱太成功了,现在各国华侨邀请你再次登台演唱,因为他们身处异乡,什么歌曲都听过,唯独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海南方言歌曲?!贝蠡嶙槲嵯虺轮曳⒊鲅?,请他在第四届海南世界乡团联谊会举办期间再次唱响《久久不见久久见》。
陈忠不仅能唱,还能写,是歌舞团的多面手。1987年,他参加第二届全国民族声乐大赛,根据大赛规定,参赛选手要演唱一首未发表的本民族歌曲。当时,陈忠找不到合适的歌曲,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演唱风格,创作并演唱了黎族歌曲《我是山里人》,获得了优秀奖。这首歌曲后来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用播放,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他的事迹。
有一次,陈徵璇见父亲大汗淋漓地将一堆木头抱回家。见她疑惑,陈忠解释说:“可别小看这几块木头,它能敲出动听的旋律?!彼邢复蚰フ庑┠就罚芸焓稚铣こ隽思胱?,手指也被磨破了,终于在花了数十个夜晚后成功做出了叮咚——一种黎族特有的敲击体鸣乐器。
夜更深了,陈徵璇并无睡意。桌子的一角,陈忠手写的歌谱静静放着,纸张已经有些泛黄。她低头一张一张整理,脑海中又浮现了父亲在舞台上唱歌的样子。(记者 李艳玫)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