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包过夜一条龙一般多少钱,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200一晚同城约茶,100块钱的快餐小姐

“四个100”先进典型|海口美兰区“田教授”以“头雁”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3-08-10 来源:??谖拿魍?/span>

原标题:田间地头“开良方”思想技术“传帮带”——美兰区“田教授”互助计划实施5年观察

在??诿览记笾缕抡虺绲麓?,农户邝必传被周边村民亲切地称呼为“田教授”。这位“田教授”不姓田,而是当地农业生产方面的能手、“土专家”。目前在美兰区,像他一样的“田教授”有26名。

依托身边产业、运用身边语言、传授身边技术、带富身边群众——这是一支活跃在群众身边的致富带头人。在美兰区,这支队伍的形成,要追溯到2018年。

2018年起,美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始实施“田教授”互助计划。从当时还是贫困户的村民中推选出农业生产方面的能手,以及愿意免费教授种养技能的致富带头人,聘为“田教授”。通过田间地头“开良方”,思想技术“传帮带”,激发村民勤劳致富内生动力。日前,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美兰区“田教授”互助计划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满眼翠绿的莲雾种植地。记者陈长宇 摄

从受助者到施教者 带领更多群众发展产业

8月8日中午,邝必传端着刚搅拌好的饲料走进羊舍,10余只黑山羊见状纷纷围上前,开心地享用起美味的午餐。

聊起高效养殖黑山羊的办法,邝必传已是个“土专家”,“黑山羊若出现流鼻涕、嘴里有黏液情况,可能是误食了喷洒农药的植物”“平时要让羊吃饱,白天喂养,晚上也要在羊舍堆些草料”……

如今的养殖“田教授”邝必传,五年前还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8年,为鼓励邝必传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当地政府出资送给他28只黑山羊,没有养殖经验的他开始自学养殖知识,积极参与镇里的培训讲座、钻研农业技术培训教材……知识的不断积累成就了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2019年邝必传依靠产业发展顺利脱贫。

在美兰区大致坡镇崇德村,“田教授”邝必传(左)向村民传授黑山羊养殖技术。特约记者王聘钊

当时,邝必传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后,经常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主动为其他村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如黑山羊难产如何处理?要想猪肉品质好需要喂食什么饲料……凡是遇到畜禽养殖问题,村民总会找到邝必传,他每回给的“药方”总能精准解决问题,让村民打心底里佩服。2020年,热心助人的邝必传被美兰区聘为“田教授”。

在“田教授”这支队伍中,既有像邝必传这样通过勤奋努力成功脱贫的典型代表,还有热心公益的致富带头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专家能人。他们凭借着奉献为民的精神,志愿加入“田教授”队伍,为广大农户传授种养经验,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从教室走向田间 “流动课堂”受欢迎

“田教授”,顾名思义为田间地头的教授讲师,讲授地点以种植基地、养殖场等场所为主,通过直观、形象、可触的“体验式”现场教学和指导,让农户学有所得。

8月8日下午,在距离大致坡镇崇德村10余公里外的三江镇茄苪村,村党支部书记、“田教授”王琼正在莲雾基地里为农户进行种植指导。临近莲雾催花期,如何进行高效养护迎接花期的到来,成为农户当前种植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家注意看下,等这些嫩叶子全部长大变绿后,就可以开始催花,嫁接苗的时候要注意剪掉分岔的枝叶……”王琼用海南方言,向农户细致讲授种植要点。专业的技术名词被化作简单易懂的“土话”,加之示范操作和频繁互动,农户很快便掌握了技术要点。

在美兰区茄苪村的莲雾基地内,“田教授”王琼(右一)向村民讲解莲雾种植技术。记者陈长宇 摄

“王琼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莲雾种植‘土专家’,我们在平时种植中遇到问题,总是找他开‘土方’。我们边问边学,掌握了不少种植诀窍?!贝迕竦藠v芳说,今年是她加入莲雾种植的第八个年头,在王琼的技术指导下,绝大多数莲雾种植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种植技术的提升也带来好收成,促使家庭增收。

实用性,是“田教授”课堂的首要原则。美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姜华介绍,“田教授”讲授以“土话”开“土方”的形式,内容侧重种养技巧,通过“体验式”现场教学为农户解决生产上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结合“分散互动”与“送学上门”,打造“流动课堂”。他们经常主动到行动不便的农户家中讲授知识,或组织村民开展经验分享、讨论交流等活动,为农户提供学习上的便利。

从亲手教到带着干 “头雁”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头雁”的引领作用。“田教授”作为产业发展能人,他们不仅亲手教,同时还带着干,以“头雁”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在茄苪村,“田教授”王琼牵头成立了莲雾种养合作社,吸纳143位村民加入“股东”行列,以土地入股、基地打工等方式带动农户走向共同致富。如今,该村种植的连片莲雾达3000亩,2022年产值达3500万余元,一颗颗“红宝石”铺就了村民的致富路。

在灵山镇大昌村,“田教授”林声茂早些年“白手起家”养殖咸水鸭,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后,他将养鸭场改造成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技术培训、就业用工等模式,带领农户从脱贫致富走向产业振兴,如今该基地禽类年屠宰量达100万只,已累计为农户发放分红超40万元。

在美兰区大致坡镇永群村的蜜枣地里,一对农户夫妇在采摘蜜枣。记者陈长宇 摄

在大致坡镇永群村,“田教授”陈玉夏带头发展“一村一品”蜜枣产业,不仅整合村里分散的种植户抱团成立合作社,还创新改良出新品种苹果枣,农户收入提升了50%以上,平均每亩增收5000余元。目前该村成功注册“群嘉”蜜枣商标,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产品供应链。

在产业发展上做好示范的同时,“田教授”不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们在助力疫情防控,以及各种志愿服务中,以实际行动扛起责任担当,带领群众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

从“扶智”到“扶志” 增强村民发展产业信心

“田教授”作为技术能人,在为广大农户传授种养技术的同时,如何调动更多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王琼的做法是:为村民传授技术的同时不忘讲心得谈体会,“扶智”的同时又“扶志”。

“在农户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给他们加油打气,做群众背后的‘贴心人’?!蓖跚斫樯埽て谟氪迥诖邮铝碇种驳呐┗П3纸裘芰?,经常上门和他们聊家常,积极为大家解心结,增强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

在美兰区大致坡镇美良村,“田教授”苏家就种植的菠萝喜获丰收。特约记者王聘钊 摄

在另一边的大致坡镇美良村,从曾经的贫困户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田教授”,村民苏家就积极发展富贵竹、菠萝种植产业,不仅在地里田间时常可看到他指导农户的身影,还能在乡村振兴电视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讲等活动中,看到他谈发展产业的经验和感想?!巴哑墩钡木梦颐靼琢朔鲋径圆捣⒄沟闹匾?,我将用心、用情带领更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彼占揖退?。

姜华介绍,下一步美兰区将继续发挥“田教授”贴近群众的优势,不断丰富人员类型及讲授内容,在思想引领和生产技术上带领群众实现致富,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海口探索创新农村乡土人才工作机制,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组建了一支立足农村产业发展、覆盖基层的“田教授”乡土人才队伍。在秀英区,“田园演说家”吴清诚积极向农户讲述自己的“电商经”,还经常代表脱贫户分享自己的脱贫故事;在龙华区,“养蜂能手”陈朝敏为农户传授养蜂经验,增强大伙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在琼山区,“山柚教授”吴海山带领村民发展起山柚特色种植产业,带动村民收入节节攀升……(记者 陈钰婷)

记者手记

为“田教授”发挥专长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立秋节气,暑气不减。走进海口田间地头,广大农户发展产业的势头有增无减。一幅幅产业兴旺的乡村图景跃然眼前,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盼。

在蹲点的过程中,茄苪村村民邓妚芳告诉记者,“田教授”主动分享产业发展的良好经验,帮助大家树立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思想,摒弃“等靠要”的慵懒作风,以“传帮带”的精神带领大家致富。

在??冢蝗河芍赂荒苁?、技术能手组成的“田教授”,走进田间地头“把脉支招”,走进养殖基地“传经送宝”……他们依托身边产业、运用身边语言、传授身边技术,接地气、有活力,壮大了富民产业、促进了乡村文明和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带头人引领、有伙伴同行、有集体作后盾,群众致富的底气更足,乡村振兴也有了强有力支撑。

让“田教授”持续发挥作用,还需要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田教授”培育工程,扎实做好“田教授”队伍跟踪管理、服务指导等工作,为“田教授”乡土人才创业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培训等各类支持,为“田教授”发挥专长创造条件,真正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基层人才队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