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包过夜一条龙一般多少钱,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200一晚同城约茶,100块钱的快餐小姐

琼海: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走向基层
发表时间:2024-10-29 来源:海南文明网

基层理论宣传肩负着塑造意识形态,引领价值取向和服务群众精神文化诉求的重任,决定和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为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刻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铸魂、领航掌舵的实践伟力,海南省琼海市积极探索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符合群众的聆听习惯的基层理论宣传新路径,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人民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强化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建设

琼海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中共琼海市委宣传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表达能力较强、热爱宣讲事业的人才标准,整合吸纳“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全国劳模陈徽娥等先进典型代表,市委党校、党史研究中心等专业讲师5人,职能单位宣讲骨干16人,镇(区)党政干部20人,思政教师2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3人,退休老干部2人,百姓名嘴2人,将市委讲师团成员数扩充至52人。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单位选推、宣讲比赛等形式,选拔各领域各方面优秀宣讲人才,不断优化讲师团人员队伍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建设一支涵盖面广、专业性强且逐步年轻化的核心宣讲团队。健全人才培育工作机制,每月以小组形式组织举办1次集体备课会,通过开展试讲互评,打磨制作个性化精品课件;每季度举办1次宣讲沙龙活动,以专家报告、交流分享等形式,研讨宣讲内容、方法;每年开展1次集中培训,推动基层宣讲能力提升。建立激励保障制度,对参加重大主题宣讲、形势政策教育或完成委托任务的讲师团成员,按照有关规定支付酬劳,选推优秀宣讲员参评全国、省级理论宣讲工作表彰活动。

整合琼海市各类宣讲队伍

强化市、镇(区)宣讲队伍建设的工作衔接,打造骨干宣讲员、常驻宣讲员、后备宣讲员三级梯队。注重发挥宣讲志愿者作用,着力培养一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且熟悉琼海历史文化的基层宣讲骨干,为强化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夯实人才基础。依托琼海独特丰富的“候鸟”人才资源,引导在琼文化名人和艺术团队创作文明、环保等主题舞台作品,参与理论宣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做好理论宣传。鼓励各镇各村的先进典型、返乡青年、文艺骨干及“五老”等群体积极参与理论宣传,构建多队伍、多形式互补的大宣讲队伍体系,用群众语言讲述群众身边事,为“高大上”的理论宣传增添“泥土味”,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统筹各类平台阵地合力

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民茶舍、农家书屋等线下阵地和广播电视、学习强国、新媒体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形成全方位的宣传矩阵。在推动新政策或者新工作落地时,依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发挥覆盖面宽、联系群众广的优势,将宣讲工作做在前,融入到工作开展全过程,引导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结合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精心创作推出,全面盘点建党百年来发生在琼海这片红色土地的重大事件、重大成就和涌现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的《琼海党史100讲》系列短视频;记录、展示琼海发展故事,阐述“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的《产业琼?!废盗卸淌悠?,让“云上”宣讲有声有色。

搭建“服务+宣传”理论政策宣讲文明实践平台

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以乡镇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赶集”模式,在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主题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同时,针对群众实际需求,整合各单位资源,同步组织“健康义诊”“文艺惠民”“农技下乡”等“三帮三送”志愿服务;“扶危帮困”“助学支教”“爱心义剪”等“便民惠民”志愿服务;“一台戏”“一场球”等文体志愿服务。将理论宣讲活动,打造成老百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以“大集市”“小课堂”为主要活动形式,让理论宣传融入“百姓生活”。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429场,实现市域内13个镇(区)189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讲好琼海故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的实践故事,对本地群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是增强基层理论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发酵剂”。琼海在开展理论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如:以“紧跟党走、敢为人先、团结战斗、永远向前”的红色娘子军为代表的革命故事,唤醒根植于琼海人民精神世界里的红色基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共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优实践地;用万泉河畔文明之城的蓬勃发展和“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建设实践,印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积极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通过“精准加工”琼海特色案例,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理论,转化为富有“人情味”“亲近感”的身边事,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基层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实现入脑入心。(琼海市委文明办供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