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结合实际,共组织560名大学生组成38支文明实践队伍,多形式开展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苗木科普研学、防溺水、七个倡导、医保政策宣传、暑期培训班、“我们的节日”等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服务时长2560小时,受益群众1.1万余人次。三亚学院管理学院“黎韵同心 温暖白沙乡村实践团”及返乡大学生报名参加2024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暑期文明实践活动。围绕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深入移风易俗、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等内容,深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说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话
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以“集中宣讲+分散宣讲”为主要模式,通过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方式,在庭院中、榕树下、公园里、苗木科普基地等地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宣讲90余场,覆盖人次达1500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通过文艺展演、游园会、品鉴中秋诗词、主题阅读等方式,与群众共庆中秋佳节,为群众送上节日祝福,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培育文明风尚。以“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暑期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利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新知识、新观念和新视野,挖掘乡村优秀民俗文化、特色产业资源。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宣传白沙黎锦特色产业,通过直播带货拓展黎锦销售渠道,助力南开村黎锦合作社成立,带动当地农户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结合中心工作,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发挥自身特长,通过制作短视频的形式,围绕防溺水知识、帮扶政策、医保政策等内容进行入户宣传,不断提升青少年安全自护意识,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
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互联网+特色产业”助农增收。三亚学院管理学院“黎韵同心·温暖白沙乡村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为助力白沙特色产业发展,助农增收,针对白沙本地特色品牌影响力不足的难点,实践团通过策划开展咖啡、绿茶两场直播带货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展示白沙特色产业及文旅资源,加强白沙本地品牌传播力度,让白沙的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同时,实践团将开展的两场专场直播带货活动的收入全部用于慰问白沙困难老战士、困难退役军人家庭7户,送出1.2万元慰问品。
暑期公益课堂四年初心不改。南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地处海南白沙中部山区,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学生假期教育资源匮乏。为解决学生假期看护难、课外知识拓展不足等问题,南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在外高校大学生与家乡联系的渠道,通过“传帮带”模式,由往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带着新生加入,不断充实服务力量。南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21年7月以来,连续四年持续开设“韵味暑期”多彩兴趣班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原有的体育班、国画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太极拳培训班5个兴趣班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了特色黎锦班、军姿班,切实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从“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南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暑期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文明实践服务队+返乡大学生”模式,动员南开村返乡大学生及海南省“美在心灵”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协会白沙分会等群体加入“韵味暑期”多彩兴趣班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白沙县采取教育与托管相结合的方式,动员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暑期公益课堂,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解决暑期青少年“看护难”“托管难”的难题。今年暑假共开展27场公益课堂,累计托管人数4000余人。
下一步,白沙县将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以“小行动”建设“大文明” 。(白沙县委文明办供稿)